楚天金報訊 圖為:李大秀生前照料繼子雷克俊(資料圖片)
  □文圖/本報記者朱娟娟 通訊員何英 張國榮
  她是89歲的老母親,他是63歲的殘障繼子。23歲那年,他遭遇車禍,從此成了殘障人。她不離不棄,養育、照顧他62年。
  她叫李大秀,宜昌市夷陵區鴉鵲嶺鎮新場村人。她照料繼子雷克俊的故事,在荊楚大地被傳為佳話。
  4月4日,89歲的李大秀走了,帶著對兒子的牽掛。昨日,在當地政府的安排下,雷克俊前往福利院,揮別永眠在山頭的媽媽……
  為一心一意照顧繼子
  她決定自己不再生育
  1952年,李大秀嫁到新場村,做了村民雷開新的新娘。當時,雷開新已有個1歲的兒子,就是雷克俊。
  在當時的農村,幾乎沒人會認為,一個後媽會好好帶孩子。李大秀覺得,如果有了自己的孩子,就算把雷克俊照顧得再好,別人都會說閑話。27歲的她決定不生孩子了,她告訴雷開新,“你放心吧,我會把他當親生兒子一樣養”。
  上世紀60年代中期,李大秀一家省吃儉用,建起三間土牆房,此後一家人在這住了50年。因為李大秀沒再生育,雷克俊就成了這個家兩代單傳的“獨苗苗”。生活清苦,但一家人自得其樂。
  天有不測風雲。1974年元宵節,23歲的雷克俊突遭車禍。當時,李大秀本來為兒子說好一門親事,然而,這場車禍中,雷克俊成了植物人,年輕的對象則悄悄離開了。李大秀四處為兒子尋醫問藥,每天幫他擦洗、翻身。昏迷中的雷克俊,大小便失禁,寒冬中,李大秀時常一天要洗三四次床單。
  大半年後,在李大秀的悉心照料下,雷克俊奇跡般蘇醒過來。但雷克俊雙腿卻日漸萎縮無力,落下了終身殘疾,不僅無法再正常行走,還落下了不時發作的癲癇重症,天天不能離藥,口齒也逐漸不清。
  繼子遭遇車禍成殘障
  她不離不棄照顧40年
  不幸再次降臨這個貧寒的家庭。1992年,丈夫雷開新因病卧床不起。李大秀開始獨自挑起照顧父子兩人的重擔。
  9年後,雷開新撒手人寰,只留下李大秀和雷克俊母子倆相依為命。
  母子倆住的土牆房,年久失修,時常漏雨。每逢陰雨天,李大秀總要細心地在兒子床上蓋一層塑料布,生怕雨水淋下,打濕了兒子。每天,李大秀都是清早起床,為兒子準備飯菜,給兒子擦洗……
  寒來暑往,數十年如一日。
  李大秀的故事,逐漸流傳開來。無數鄉鄰為之感動,不少人向他們母子倆伸出援手,有的是送點菜,有的是路過時看到李大秀照顧兒子需要幫忙時搭個手。電工陳剛及鴉鵲嶺鎮供電所的同事們,為母子倆送來了電視、電風扇等生活用品。去年底,宜昌市供電局、夷陵區供電公司募集善款,在母子倆土牆房旁,新建了一個新房。去年12月31日,母子倆高高興興搬進新居。
  當時,李大秀還說,這麼多好心人幫助我們,好日子真的來了,還想多活幾年,“照顧好這個兒”。
  然而,好不容易“過上好日子”後,今年4月1日,89歲的李大秀老人在家突然昏迷,4月4日,帶著對兒子的牽掛,老人的心臟停止了跳動。
  剛搬出土坯房3個月
  她永遠睡在對面山頭
  鴉鵲嶺鎮新場村,路邊的老樹發了新芽,李大秀老人永遠沉睡在了家門對面的山頭上。
  母子倆才住了3個月的新房,大門緊閉。屋檐下的四個紅紅的燈籠,仍在隨風飄蕩;門口的晾衣竿上,零散掛著幾個用舊鐵絲擰成的衣架。
  新房旁,是李大秀一家此前住了幾十年的土坯房。這種土坯房,在方圓數里的農村,已很難見到。雜房裡,還擺放著柴禾、簸箕、筲箕、木桶等物。
  說起李大秀老人照顧繼子的故事,一旁勞作的村民們,紛紛圍攏來。“這個婆婆不簡單!”鄰居龔秀英說,李婆婆照料雷克俊很過細,每天早上天剛亮,李婆婆先起床做早飯,服侍兒子吃完飯,李婆婆開始洗衣服,“婆婆每天幫兒子換乾凈衣服”。
  下午趁天氣暖和,李婆婆幫兒子擦洗,“洗臉是洗臉的水,擦身子又換乾凈水,洗腳還要另換水換毛巾,一天洗兩三遍”。
  龔秀英說,兒子喜歡吃花生,李婆婆省吃儉用,給兒子買花生,每天給兒子裝在衣兜里,還給兒子買牛奶喝。
  村民李邦金說,李婆婆70多歲時,還自己挑糞種菜。平時,老人幾分鐘沒看到兒子,都會房前房後喊兒子的名字。
  繼子被接到了福利院
  鄉鄰感嘆她一生不易
  4月1日,李大秀昏迷後被送往醫院,村民們照顧了幾天雷克俊。李邦金說,雷克俊晚上要起夜好幾次,“很難想象,一個快90歲的老人家,天天睡不好覺照顧兒子,是怎麼過來的。”龔秀英也說,雷克俊個子大,一天,雷克俊摔倒三次,她一個人拉不動,每次都得喊人幫忙:“李婆婆這麼多年不容易。”
  昨日上午,鴉鵲嶺鎮農村福利院院長胡兆杞來到雷克俊家,和新場村村支書胡繼淋,一起將雷克俊送到了鎮福利院。
  考慮到雷克俊的身體狀況,福利院為其安排了一樓一套四室一廳房間中的一個單間,並專門安排了一名護理員,照料雷克俊的飲食起居。同住的3名老人,身體相對較好,平時也可以幫忙照看一些。此外,福利院還為雷克俊買了新輪椅。
  胡繼淋說,起初,李大秀老人昏迷後,雷克俊並不願去福利院,“心理上離不開他媽媽”,後來,村裡安排村民幫忙照顧了數日,雷克俊可能想到也不是長久之計,昨日才到了福利院。看著乾凈的房間,以及新床單新被褥新蚊帳,雷克俊說,這裡很好。
  鏈接
  馬路孝子
  2010年來武漢上大學後,劉普林一直利用課餘時間幫做環衛工的媽媽打掃近400米的責任路面。幫媽媽代完班後,再乘車返校。
  本報推出他的事跡後,新華社、《中國青年報》分別刊髮長篇通訊。李瑞環看到報道後,非常感動,委托秘書向劉普林捐助三萬元。“我多掃一點,媽媽就可以早點回家”,近日在一次座談會上,劉普林說,“只是做了該做的事。”
  提琴愛人
  生時共有夢,死亦同追求。丈夫袁春生1999年被確診為“雙股骨頭壞死”,妻子陳惠芳不離不棄,一個人撐起了一個家,開“麻木”、街頭拉琴賣藝。2012年大年初七,袁春生和妻子一致決定:要把遺體捐贈給紅十字會。《楚天金報》報道武漢“提琴愛人”袁春生和陳惠芳的感人故事後,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。省委書記李鴻忠作出批示:“提琴愛人”夫婦的事跡令人感泣,其精神和追求應得到彰顯和弘揚。
  江城鐵女
  2010年,80後母親陳春芳一歲半的孩子被確診為腦癱兒,不屈服於命運的她,從此走上背兒看病的漫漫長路。2012年,相濡以沫的丈夫又查出患尿毒症(晚期),世上兩個她最愛的男人相繼病倒,陳春芳再次用她年輕柔弱的肩膀,撐起了家裡的一片天。
  2014年春節,是“鐵女”陳春芳幾年來過得最“舒心”的一個春節。因為,她的丈夫童江琳終於等來腎源,並換腎成功;兒子終於也可以試著獨立走路了。她說,他們一家人得到了社會這麼多的關愛,她也決定做一個回報社會的志願者。
  慈心奶奶
  15年前的一個寒夜,58歲的陳華珍老人在武漢一家醫院看病時,意外撿到被親生父母遺棄的腦癱兒。15年來,頂住子女和親戚朋友的強烈反對,陳華珍與老伴向必友耗盡積蓄,花光每月的養老金,早已退休的向必友又重新打工掙錢,將這個撿回來的“腦癱孫”向勇撫養長大成人。
  一個被遺棄的孩子,最終在精心治療和護理下能獨立行走,堪稱奇跡。然而,老伴卻病倒了,陳華珍身體也一天天不如從前。陳華珍現在最大的牽掛,仍是向勇的治療、康復事宜。
  “大義夫妻”
  為給養女妞妞治病,雲夢人肖增輝辭去月薪1.5萬元的工作,和妻子徐艷慧耗盡家財,並舉債10萬餘元為孩子尋醫。18個月中,3歲的妞妞因反覆難愈的腸道疾病,先後在全國多地醫院住院20餘次。
  本報連續報道後,引來全國各界愛心人士的關心和援助。去年12月4日,省委宣傳部和省文明辦領導前往雲夢慰問大義夫妻。
  (記者朱娟娟整理)
  (原標題:宜昌89歲慈母走了悉心養育殘障繼子62年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rxiycqmngp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